羊城晚報訊 記者梁爽、實習生刁杏玲攝影報道:“民國時期的沙井蓋竟然在兩年前‘穿越’到文明路上崗!”17日晚,“新宏微博”的微博引起不少網友和政府部門關註。越秀區文廣新局有關負責人稱,此沙井蓋也許會被東濠涌博物館收藏。
  “新宏微博”博主黃先生髮現的民國沙井蓋位於文明路的文明門,記者到達現場時,已有不少市民圍觀。經現場測量,該沙井蓋直徑約50釐米,厚約1釐米,保存完好,上面的字跡清晰可見,外圈鑄有“中華民國三十四年十一月造 盜買盜賣同等取罰 報信引拿五成充賞”的字樣,內圈鑄有“廣州市政府 工務局渠蓋”的字樣。根據上面註明的鑄造時間,該沙井蓋已有68年曆史。
  黃先生平日會約朋友在廣州城內穿街走巷,發掘一些不為人知、需要保護的古建築,文明門這個沙井蓋是他周末“掃街”的發現,“我和拍檔走進巷子,看到一個造型特殊的沙井蓋,上前一看,是民國時期的。”黃先生擔心有人偷走這個沙井蓋,希望有關部門採取保護措施。
  “這個沙井蓋鑄造時估計沒有拋光,現在越踏越靚。”吳先生就在沙井蓋旁開店,他表示,文明門人來人往,且多處設有監控錄像,想偷走它有難度。
  記者向附近居民瞭解到,該沙井蓋正常使用,定期有人前來清理和檢查。60多歲的吳先生還告訴記者,這個沙井蓋並非從民國時期使用至今,而是兩年前替換上去的。附近居民猜測,可能舊時鑄造的沙井蓋沒有特別的保管措施,有關部門替換沙井蓋時隨機選擇了它。
  這個偶然被髮現的“文物”沙井蓋,讓文明門的小巷熱鬧起來,熱愛廣州歷史文化的微博達人“微光速”也來湊熱鬧。他還發現,鄰近的文德一巷也有一個民國時期的沙井蓋,但錶面磨損較為嚴重,他表示,“沙井蓋反映了當時的鑄造工藝。民國時期的沙井蓋和現在的沙井蓋在功能上如有差異,應及時替換。希望有關部門重視,既保護好文物,又與時俱進。”
  (報料人黃先生,三等獎100元)
  梁爽、刁杏玲  (原標題:民國時期沙井蓋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faxqkcdneoj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